斷代很難,但很多人玩玉器只要看到蟠螭就以為是漢代的了.


        其實,漢代的蟠螭通常頭形四方,表情兇惡,姿態靈動;兩耳則垂直臉側外伸,再向後勾回;頭頂之鬃毛和尾巴都會分岔,且必然一長一短;尾部90%以上呈現扭絲紋(綯紋),尾端也會捲起如麻花,同樣也有扭絲紋,而不是一粒光滑的圓凸. 其它特徵為圓眼貓耳, 眉淺而上揚, 附帶紋飾多用陰線. 至南北朝則有三條腿者出現.



漢代蟠螭大角杯之背面


        就像明代的荷葉會捲邊,唐宋的龍嘴沒有鬍鬚,遼金的飛天拖著長長的髮束一樣,這都是賞玩古玉應有的認知,不可不慎,以免遺人笑柄.而高古玉器上的陰刻線必然深淺不一,粗細不均,轉折處也不可能條條圓滑順暢,毫無滯礙;在紋飾上更不可能完全左右對稱,各個相同.(看看您手邊的高古玉器吧!)


        除了和闐玉或閃玉有可能經久如新(窖藏品/乾旱地),其它地方玉種因質軟不堅,不論在何種條件下都不可能歷經千百年而表面依然光滑平順,就算局部如此也是極不可能的,這也是專家們再三強調玩玉當先懂玉種的原因.


        我認為玩玉十年,應有50%是在辨識玉種,30%用在鑑賞明清件,然後才能論及高古者,否則必然根基鬆軟,學而少成,更易花上太多的冤枉錢.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