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該生該死可用語言區隔嗎? 每個人答案不同, 但都會經歷.
現在醫學發達, 但沒發達到將人救完全, 於是有半死不活的情況出現.
有些伴侶彼此許下不做無謂的急救, 未雨綢繆.
這裡頭有大半的人屬於醫護人員, 或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者.
問題是"無謂的急救"是啥? 僅僅是"非侵入性的治療"七個字嗎?
也有人說病危放棄治療書係指不插管, 不用升壓劑, 不做電擊.
於是咱問道: "甚麼樣的病人病危時不應搶救?"
老人該洗腎時要洗嗎? 中風該開刀時要開嗎?
切除一部分的肝或腎, 能延長幾年壽命, 要割要切嗎?
癌末要插管幫助呼吸嗎? 若得截肢時(如糖尿病末期)要截嗎?
救回來的是意識清楚/手腳癱瘓的半個植物人, 要救嗎?
簡單說: "病人尊嚴的活著"是到甚麼程度呢?
你又怎知無法表達的病患當下是希望多活幾年或即刻而亡呢?
所以不論"無謂"的急救, 或侵入性的治療, 背後都隱藏著定義的模糊.
有位醫生說得好: "病人送來有時直接就插管了."
是呀, 那健保卡上的標誌能將生死的分際說得清楚嗎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