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工作地點有一職員, 酷愛二胡, 幾乎琴不離身, 故同仁皆以小胡稱之,


小胡之母有腿疾, 多不開朗, 飯食亦少焉; 為免母憂, 小胡輒以琴聲悅之.     


一日, 秋高氣爽, 小胡安其母於輪椅, 推出戶外, 既賞花草, 亦觀雲日, 清風彿面中, 母女皆感快活逍遙. 行走間, 忽見一婦人迎面而來, 胯下之摩托車漸行漸緩, 似將停下, 又加速離去, 不旋踵間便即折回, 如是者環繞數次, 小胡怪之惱之"何方無聊人士", 正待發作, 那婦人停車問道: "此汝母乎?"


小胡沉聲曰: "正是, 不知有何指教?"


婦人聞言, 目中含淚, 容色轉為哀淒, 小胡奇道: "伯母云何傷心? 可說與我知否?"


婦人嘆曰: "果然為母女, 唉, 唉, 我見你母女二人經年矣, 本以為天下子女皆如我兒, 未料...",


小胡不解, 再問之, 婦人不語良久, 哀淒之色轉濃, 清淚數滴後訴曰: "我有三兒, 惟夫君早亡, 千辛萬難之下將之養育成人, 如今皆職任高官, 取妻生子, ...."


小胡讚佩曰: "伯母苦盡甘來, 該當展顏歡笑, 為何這般?"


婦人斂容曰: "我早年操勞過甚, 如今年邁體衰, 病痛日劇, 遂喚三子前來照護, 不料皆云工作繁忙, 小孩不乖, 無暇前來!"


小胡安慰道: "可能一時之間分身乏術, 再過兩日當得返鄉探望, 勿憂."


婦人容色木然: "我已電話聯絡一年多矣, 一年多矣, 唉, ..., 汝母幸哉, 幸哉", 言畢, 絕塵而去.


後數日, 小胡轉述此事於同仁, 並問各人看法.


統計後發覺大家最在乎者為子女, 其次為配偶; 再次為: 父母; 兄弟姐妹; 祖父母.


小胡結論道: "若按此排序, 天下父母當有心理準備, 否則悲怨多矣." 


    ________________


朋友云養兒之目的不在防老送終, 而在及時的天倫之樂,


朋友還年輕, 故有此言, 願她年老時無病少災, 始終可以照料自己.


 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