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和玉友交流所得, 開門見山的老件 (6.2*3.6*1.5公分).
表面已風化成橘皮狀, 質變清晰, 做工精巧秀麗, 整體纖柔絕美,
它算是個玉珮吧, 材質類似和闐黃玉, 隨著歲月的流逝, 依然寶光融融, 燦爛如金.
我認為它當年很可能屬於皇室或豪門貴族, 時間應在宋朝, 該朝代以黃玉為尊, 它刀工一絲不茍, 小巧靈瓏, 非泛泛之輩所能享有.
古玉器的造形可以令人匪疑所思, 也可讓人拍案叫絕, 或者發出會心的微笑; 這玉珮刻了個童子騎在如鳳似凰的鳥身上, 韻味有點像唐代的飛天, 也像紅山的風格,
奇幻的背後似乎寓意著後代子孫飛黃騰達, 快活逍遙.
它是個料就工的把玩件, 亦即匠家用一大塊完整的玉料, 按主人給予的圖樣, 細心琢成.
如今料就工的玉器少了, 因為會浪費太多的料材, 對美玉而言, 尤其不上算.
這也是判斷新器或老件的妙法之一.
趁著大清倉, 去逛逛我設在奇摩網拍的小店"璞玉居"吧:
http://tw.page.bid.yahoo.com/tw/auction/d54652368?u=Y2069905512
_______________
附記: 數月之後,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 一位極富文學修養的女性玉友告訴我她對此玉件的看法, 我才恍然大悟, 原來我弄錯了, 那童子其實是位留著長髮的貴婦, 髮長及腰, 腹中有孕, 腰纏金帶, 帶飾螭龍之頭, 推測應為后妃等級的玉佩(封建時代龍紋不能亂用), 因此我的標題應改作"玉貴人求好運生龍子", 呵呵, 枉我多年賞玉, 錯得真離譜啊. 所以這玉珮又有了新主人.
咱一直認為其材質應為黃料(硬度低於5.5, 可入刀), 即河磨料之前身.
直至近日那玉友告知我該玉件經數位大師鑑定後是正宗和闐黃玉, 至於它為啥質地較軟, 原因是年代太久遠了, 一位常進出翰海拍賣的收藏家說它很可能是商代之物.